正规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学院概况  本科生  研究生教育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新闻中心  学科设置  精品课程 
21世纪论坛
 21世纪论坛 
 博士论坛 
 MPA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论坛>>21世纪论坛>>正文
21世纪论坛第123讲
2011-12-29 10:13  

题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转变

主讲人:孙麾

时间:2011年12月3日   下午3:00-5:00

地点:辽宁大学 崇山校区  五洲园大会议室

主办单位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家简介:

孙麾,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辑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内刊》主编。兼任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路》,《哲学研究》2006年第10期;本体论的限度与改变世界的哲学,哲学研究2003年第7期《 马克思与我们同行     新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与叶汝贤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论坛记录:

孙麾研究员首先提出了在当代中国的学术思潮中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潮不具有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潮不具有战斗力和批判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形成了一些学术成果,但都是停留在认识中国上。而我们的目的是要改造中国。西方学者已经把中国纳入到真正的学术理论内,但是马克思的理论研究没有提供处于中国独立的话语体系。在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机遇面前,中国学术界将何去何从?中国的学术界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上。我们的马克思研究的学者作出的不是问题中的哲学而是文本中的问题,造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一批学术带头人,但学术创造性在哪?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反应:

1提问问题的方式:我们提的问题大都是哲学中的问题不是问题中的哲学。难道问题仅仅是从书本中来的吗?新问题前所未有,需要理论创造。现在能不能从现实转变,即使是从哲学史上研究能不能有现实的维度。形成概念形成普遍化的思想。这么多年来我们还是在中西 马三者之中对话,而没有打通中 西 马,形成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形态。

2研究方式的转变:实证研究没有用武之地,哲学是思辨性的。我们已经把思辨性理解为不可理解性。在学术论文中自己创作大量生僻字还以此为荣耀。而思辨性是用理论思维和概念把握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不可理解性。

3话语方式的改变: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振振有词的话语真的和中国的发展相一致吗?是否在理论研究中也存在虚假性。我们应该从假、大、空抽象话语中出来,从而赋予中国真正的内涵。

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应该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贴近人心的,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作出一些问题中的哲学,而不是文本中的问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