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学院概况  本科生  研究生教育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新闻中心  学科设置  精品课程 
博士论坛
 21世纪论坛 
 博士论坛 
 MPA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论坛>>博士论坛>>正文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论坛第151讲
2011-12-12 11:49  

    目:论唯物辩证法的前提重建

主 讲 人:郭忠义 博士

    间:20111031  下午300—500

    点:崇山校区 博远楼401

 

内容摘要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论,作为意识形态的公共课教科书哲学与大众观念的唯物辩证法却存在着危机,学院派的专业哲学研究试图在对马克思的辩证法的重新解读中彰显出辩证法的魅力,但无论是生存论、实践论抑或是其它解读,都带着专业的概念化思辨色彩,内在性思考的取向,祛唯物论特色,并不能克服大众化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危机,也不能摆脱自身视阈的马克思辩证法实践危机。危机的原因在于对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解释偏颇,使唯物辩证法存在着前提缺失的理论缺陷,走出危机的路径是回归马克思辩证法的本来意义,重建唯物辩证法的唯物论前提和知性前提。

一、大众化唯物辩证法观念的理解缺陷

首先,对象无极,视域无限,解释一切。把唯物辩证法视为“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普遍规律的科学”,把主观的思维形式的唯物辩证法看作客观的自然辩证法的反映。于是,唯物辩证法就成为超越历史时空的关于宇宙根本规律的绝对真理。

其次,矛盾陈述,诡辩气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陈述句式是“既是A又不是A,“既在又不在”。这种矛盾句式可以得出任何相互矛盾的结论,可以证明任何想证明的东西,可以批判任何想批判的观点,是绝对真理幻象。然而,这种句式与诡辩论并无二致。

再次,崇尚对立,否定一切。教科书片面地突出了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性、否定性本质,将辩证法理解为否定的辩证法。并在一定时期内将之教条化地误读为“斗争哲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导致文化虚无和实践虚无。

传统教科书对的理解并没有沿着马克思的思想轨迹,认为是唯物主义基本内核与黑格尔合理内核的相加,存在论基础是以辩证方式存在的纯粹自然,纯自然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流行的基本辩证法信念,实则背离马克思的辩证法。

二、马克思如何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批判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并对其进行前提转换的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黑格尔哲学中存在论辩证法是一致的。绝对观念就其存在论而言是思维实体,就其活动方式而言是辩证法。可见,辩证法的前提是唯心主义存在论。

马克思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借助费尔巴哈的人。如果说黑格尔辩证法的主体是无人身的理性——绝对观念的话,费尔巴哈则将绝对观念及其观念化的上帝,重置于自然的人的类本质之上,重建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是,从纯客体的角度去理解感性世界和感性的人,并不能真正发现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马克思说,我们陷入困境,或许是我们没有把人作为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将其费尔巴哈生物学意义上的知性个人的抽象集合,转换为具体的现实个人的辩证把握。人的类本质就由空间的知性逻辑抽象,变成时间性的辩证的实践生成。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中,将黑格尔自我意识实践展开的辩证法,变成人的实践活动的辩证法,并将实践作为辩证法的现实基础;把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的存在变成人的现实存在,人的“实际生活过程”。确立了辩证法的唯物论前提,实现了唯心主义辩证法向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转变。在马克思那里,唯物辩证法有两重性质:一是反映历史、时代辩证性质的根本方法论原则——时代精神,据此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黑格尔化、概念化、内在化单一性理解有违马克思哲学本性;二是作为思维方式的逻辑化的存在。

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功能之一是前提批判,其理论锋芒直指一切科学理论的前提,然而,它自身是否需要立论之前提呢?它自身是否需要自我批判呢?辩证法不应是批判一切前提而自己没有前提的万能理论。辩证法只有确立前提,才能建立在坚实的现实性基础之上。

三、如何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的唯物论前提呢?

马克思不按传统唯物主义思考的新唯物主义者。方法论必然以唯物主义存在论为前提。

首先,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作为历史根本原则的辩证法必然以此为前提。全部人类历史及其逻辑表现,既不应从纯精神的理念出发,也不应从纯物质的自然出发,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的前提是人,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其次,辩证法的唯物论前提是现实个人赖以存在的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说,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来的,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辩证法则不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从纯存在出发的精神运动的历史过程及其逻辑轨迹,而是从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出发的、由人的感性活动创造而生成的现实的历史过程,也是同这个历史相一致的逻辑的辩证过程。

再次,马克思辩证法的唯物论前提是人活动的感性世界。马克思“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感性世界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那么,辩证法的唯物论前提就是从事现实感性活动的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是实践着的主体及其实践场域的状况。这要求辩证思维的价值取向要以人为目的和最高价值;辩证思维的认识论原则要从现实出发;辩证思维的精神品格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四、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知性前提

辩证法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宏观图式,不仅是人类实践和世界历史过程的逻辑框架,而且是人类历史活动过程规律的思维自觉世代积淀,是人的实践活动内化的思维模式。因此,现代的唯物辩证法必然体现人类思维本身的历史和逻辑进程,必然凝结着知性思维的成果和基本原则,否则必然是康德所说的思维幻象。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以唯心主义存在论为前提,但是,作为纯存在的存在逻辑和展开逻辑,基本是由肯定(知性)、否定(怀疑论)、否定之否定(思辨)三个环节所构成,知性实质上构成了辩证法或辩证运动的固有前提。黑格尔的知性,实质是形式逻辑。它构成了辩证法的内在环节和前提。然而,传统教科书对辩证法的理解是在与形而上学对立的语境中展开的,几乎绝对夸大了恩格斯对知性逻辑局限性的批判而完全忽视了恩格斯对其合理性的明确陈述。于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作为形式逻辑的哲学表现,不仅不是辩证法的必要环节,而且成为辩证法的天敌。由此导致的大众化唯物辩证法观念几乎放弃了人类思维巨大进步的精确性表达和明证性思考。

由此可见,大众化唯物辩证法的理解缺陷,源于没有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视域中理解辩证法,没有确立辩证法的存在论前提;二是没有从思维方式角度真正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对辩证法做单环解读并影响到了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判,使辩证法失去了知性思维前提。

五、唯物辩证法与现实

1.包含着唯物主义存在论前提的辩证法,是关照现实、关切现实、超越现实的时代精神。

2.包含知性前提的唯物辩证法凝结着形式思维的果实,又带着历史的现实性,是合理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有着相应的比较优势。

3.包含着两大前提的唯物辩证法承接传统,又面向世界,是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的统一。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11031

 

关闭窗口